曾经的我总是在追求着新的目标,觉得只有达到了那个目标,我才能快乐起来。结果努力奋斗了很多年,也寻寻觅觅快乐几十年了,但感受到快乐的时间却不多。这是为什么呢?
快乐是什么?
心理学说,情绪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,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。那么快乐就是需求被满足后的情绪?真的是这样么?
回忆我的经历,我也一直以为追求到物质的满足就能快乐。曾经觉得如果我考试成绩优秀,我就会快乐了;如果老板让我升职,我就会快乐了;如果我能赚上一百万,我就会快乐了;结果呢?这次考好了,还有下一次考试呢,慢慢熬吧;升了职,工作量加倍,好像也快乐不起来;赚到了一百万又如何,还需要更多啊,可是当我财务自由了的时候,感觉钱只是银行里的一些数字,怎么还是没有快乐起来的感受?这个追求快乐的日子怎么这么难?难道想得到快乐真是人生不断的追求,却永远不能拥有吗?
我哭.... 我感觉自己一直在寻寻觅觅地追求着什么,却一直没有快乐起来。生活真的就像迷雾?我们的明灯到底在哪里?
看过马斯洛的需求模型,也许会意识到,物质的需要其实是比较底层的安全需求,也就是说没有物质的话会带给你不安全感,但一旦达到了安全的需求,更多的物质并不会让你快乐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从物质满足得到的快乐就是那么的短暂,而无法长久吧。
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不快乐?
现在的我每天都很快乐和充实,这个变化好像就是在不经意之间产生的,甚至我都想不起来我什么时候开始就变成了现在的自己。
其实我觉得真正的变化是开始于我信念产生的变化。
13岁的我就开始相信我是我不值得被爱的,总是在追寻被肯定和被爱,来填补内心的那个洞。但那个洞永远也填不满,因为心底里我相信我是不值得的。小时候的我们从我们有限的认知来理解这个世界,来看周围的人。所以我把母亲对我的严厉理解成是因为我不够好,无论我怎么努力,我永远无法得到她的爱。长大之后,虽然认知在不断发展和扩大,我也认识到父母在以他们的方式爱着我,但是潜意识里的那个信念却一直根深蒂固。
那个可怕的信念一直无意识地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好,所以我努力拼搏,为了摆脱那份感受,为了向自己证明我足够好。但是就算拼搏得到了很多,也无法填补那个洞,因为我始终没有去面对自己那个可怕的信念。
所以让我们不快乐的并不是周围的人和事物,往往是我们对自己说的那些话,有时候对自己的最狠的还是我们自己。
限制着我们,困扰着我们的到底是这个世界,还是我们自己的信念?
信念能改变吗?
幸运的是信念只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,每个人都会在适应生活中得到很多信念,可能是父母传授给我们的,可能是老师,朋友或者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信念。很多信念会成为我们潜意识的行为模式和与人相处的方法。
- 01 -
【意识化你的信念】
改变信念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化你的信念,也就是把你的信念从潜意识里拉出来,成为有意识的看法,态度和行为。往往这可能是最难做到的一步,因为潜意识之所以叫潜意识就是我们平时无法意识到的一些东西。但也可以说并不是那么难,因为你一旦找对了方向,就可以把它拉出来。比如观察到自己的感受后,问自己一些问题,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?从什么年纪开始有这样的感受?什么样的经历或者回忆让你有一样的感受?这个感受当时让你产生了些什么看法和信念?...
当我终于意识到了我自己从小生成的信念“我不值得被爱”,好像周围的一切都慢慢的明朗了。为什么我总会觉得我的爱人并不会真正爱上我?为什么工作中的成就并不能让我快乐?为什么我倾我所有对人,却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?并不是周围的人这样对我,而是我自己对我自己啊!
- 02 -
【建立新的信念】
改变信念的第二步就是建立新的信念,一个你希望拥有的信念。旧的信念只是我们告诉自己的一个故事,通过这个我们编造的故事来看这个世界。这个故事并不真实,因为小时候的我们并没有客观看世界的能力。同样我们要告诉自己一个故事,为什么不说一个美好的故事?一个你想要拥有的故事?
神经科学告诉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具有可塑性的(neuroplasticity),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能够学会新的能力和习惯,只要我坚持创建新的连接,反复使用新的连接,老的连接就会淡化和消失。这同样适用于新的信念来代替老的信念。
当我开始建立我的新信念“我是值得被爱的”的时候,我开始相信别人对我的爱,我开始能体会到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带来的满足和快乐:阳光是那么的温暖。我终于意识到,过去的我都无法爱上自己,那怎么会允许周围的人爱上我呢?不是别人不爱我,而是我并不相信别人会爱我。原来爱上自己,才能让这个世界看到这个值得被爱的自己啊!
我终于开始爱上我自己了,你呢?
我真心期望大家能和我一样,接纳自己,爱上自己,从而做一个快乐的自己~
Comentários